正知見的禪修不叫人追求。
禪修以「實用」、「活用」、「受用」、「應用」為原則。

苦苦, 壞苦, 行苦,不修行的人難以體會壞苦。

苦苦是「逆情惱亂」。
壞苦是「順情惑亂」。
  • 生(苦苦)
  • 老(苦苦)
  • 病(苦苦)
  • 死(苦苦)
  • 愛別離(苦苦)
  • 求不得(苦苦)
  • 怨憎會(苦苦):討厭的人老是出現在身邊
  • 五陰熾盛(行苦)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(凝聚的五陰)構成的假象的我,劇烈的不斷變化著,像燃燒一樣。

因為遇到許多事情是無法選擇的,無法掌握的,所以是不能碰的,家人與朋友也不會碰(例如:死),但不代表不會發生,也禁不起探究。
修行要了解一種極端,那就是「誤以為明天一定會活著」。

要先經過辛苦才能體會行苦。
不要製造不必要的苦。
為何不專攻苦行?
修行要體會無常,調身、調息、調心。
苦行跟智慧無關,跟「定」、跟「善的解脫天」有關。
智慧是要「體驗無我」。
為什麼年輕人難以體會苦苦、壞苦、行苦?

少欲知足,比較可以察覺壞苦。
禪修才能察覺行苦。
要相信自己有善根。

修行不是優越的事,不是功成名就的。
修行是踏實的,如何讓煩惱少一點,攻破煩惱執著的圈,而不是建立慈悲智慧的人,拆掉你的房子。
有所求就不是智慧,能洞析煩惱跟執著的人就是智慧。

修行的目的不是建立與增加,而是破解拆解我們增加了什麼。
我們增加了主體性、獨立性、恆常性(自我三兄弟)。只要破其中之一,另外兩個就會破。
話頭要破的是哪一個?主體性。主體性一破,獨立性與恆常性同時破。

我們的下手處是壞苦,讓感官享受的依賴性減到最少。
五陰不平衡也是壞苦。

兩隻鬼和一個人的故事:有一個人在廟裡遇見了兩隻鬼,那兩隻鬼抬著一具屍體,問那個人問題,那個人回答讓第一隻鬼不高興,那隻鬼就把他的手拆下來,另一隻鬼就拆下屍體的手幫他接回去,第一隻鬼又拆了他的另一隻手,另一隻鬼又拆下屍體的另一隻手幫他接回去,又拆下身體,又接回身體,又拆下腳,又接回去腳,又拆下頭,又接回去頭。最後,兩隻鬼把拆下來的肢體都吃光光,走掉了。剩下那個人,全身都被換過的那個人,在那兒自問:我還是我嗎?
連續不斷的生滅,我還是我嗎?
原來的我怎麼消失了?
原來的我消失了,誰在察覺(問)我還是我嗎?

「孤立」就是全世界只有一個人,自己進入一個全部都不用理的環境裡面,只要把自己管理好就可以。

孤立與孤單、孤獨的差異?
孤單、孤獨是自己的心很在意環境、跟環境有落差,引起心情的低落。
孤立就是自己專注在某件事情,當下的狀況好像只有自己一個人,沒有很在意環境。禪修能夠用的好,孤立是很重要的因素。

因為當你把心從外界拉回到自己身上的時候,重要的就是身上的「受」。
因為身上的「受」都是「現在」,沒有人可以用剛才皮膚的疼痛來體驗,因為已經過去了。所以只要你體驗身上的感受,全部都是「現在」。

重心向下的好處,可以讓原本一直都在這裡的(頭部)......氣在這裡,用心處在這裡,想事情也在這裡,煩惱也在這裡,苦也在這裡,你體驗在這裡的都會往下,原本六分之六的苦就會被稀釋掉。

用方法的時候就是(體驗呼吸/重心向下/體驗現在的受)製造現在的我,煩惱就會很少。

禪修可以讓人藉由方法,而不會相應焦慮的未來、懊悔過去,而能夠接受現在,比原本沒有運用方法之前,更能夠面對現在的問題。

有孤立的能力,人我是非的觀念也會比較淡。

修行其實說穿了是「製造現在、活在現在」。
其實人當你的心藉由禪修越來越平靜之後,會發現過去很多事情其實都是毀在自己的不平靜。

現在進行發生的事情,很多是不如你意的。聖嚴師父說:要學會在這個環境中,成為一個少煩少惱的人;而不是環境成就你,讓你成為少煩少惱的人。

當你學會放鬆式的集中有多少,你生活中所認為的逆境就會改善多少。

人都需要修行,因為這樣才會讓自己的生命不會交給環境,同時不會被誘發出來的習慣所左右,而學會活在「現在」,你將會釋放掉一大半的煩惱。

順情惑亂,逆情惱亂(上次主題)

今天主題:了解「你、我、他」
大部分煩惱很重的人,都是你我他分得很清楚的人。而且都是以自己的心情來決定怎麼對別人。

分組討論:
1.其實沒有你跟他,只有我和顯現的你和他。
→ 只要沒有顯現,我就不在。如果沒有覺知到你跟他,客觀的說你跟他是不在的。

2.請問如果你的眼耳鼻舌身完全沒有功能,請問你覺得你在哪裡?
→ 離開覺知沒有「我」感。

3.同樣一件事情,平常的時候看到和生氣 、快樂的時候看到,反應有什麼不一樣?
→ 人天生喜樂厭苦,遇到情境的時候,身體的苦受和樂受影響你的決定,而不是觀念。
→ 智慧不是能力,不是聰明才智,而是懂得釋放自己的煩惱跟苦,不需要理由。
→ 執著產生苦,妄念產生煩惱。平常人對於輕輕的執著和微微的妄念是樂於接受的。
→方法可以轉化身心,觀念可以消融煩惱(你願意接受的煩惱)。

4.成功的人(管理、能力、智慧、排他性)背後是「福報」。
→ 不是每一個有聰明才智的人都是成功人士。
→ 有多少的權力,就有多少的責任。

5.我們活在「福報」當中,卻以為可以控制它。

6.我的顯現和你的顯現相互同時存在,我顯現你,你顯現我,你我各自覺得你存在我存在,這是一個不確定的存在,環境也是這樣的變化,哪個是我們可以掌握的?我們存在顯現中,那我們算是什麼?
→ 身體不是你絕對可以掌控的,環境也不是你可以掌控的,我的覺受成為我,每個人也都是這樣,這是一個什麼樣變動的世界?把你自己擴展成任何一個人的覺知都是你的覺知,你也成為他的覺知。相互覺知才有覺知,才稱為存在。誰可以少於誰而存在?誰又是真的存在?

7.「我」頓時消失。 → 一切都存在,我不存在。 → 你就是我,我不在 → 我就是你,我不在。